首页 > 中医儿科 > 儿科心肝病证 > 汗证 > 正文

脾胃湿热型小儿汗证

证候表现:自汗或盗汗,以头部或四肢为多,汗渍色黄,口臭,口渴不欲饮,大便干结,小便黄短,舌红,苔腻,脉滑数。

病因病机:脾胃湿热蕴积,热迫津液外泄,故自汗或盗汗。头为诸阳之会,脾主四肢,故头部或四肢汗出较多。湿热内蕴,故口渴不欲饮。舌红,苔腻,脉滑数,为湿热之象。

治则治法:清热泻脾。

处方:泻黄散加减。

出处:《中医儿科学》·第一章常见病证(篇)·第二十二节汗证(章)

原文:脾胃湿热症状自汗或盗汗,以头部或四肢为多,汗渍色黄,口臭,口渴不欲饮,大便干结,小便黄短,舌红,苔腻,脉滑数。证候分析脾胃湿热蕴积,热迫津液外泄,故自汗或盗汗。头为诸阳之会,脾主四肢,故头部或四肢汗出较多。湿热内蕴,故口渴不欲饮。舌红,苔腻,脉滑数,为湿热之象。治法清热泻脾。方药泻黄散加减。方中石膏、山栀清泄脾胃积热,防风疏散伏热,藿香化湿和中,甘草调和诸药。尿少,苔黄腻者,加滑石、车前草清热利湿;汗渍色黄甚者,加茵陈、佩兰清热化湿。

展开全部内容
上一篇:小儿汗证病症的介绍
下一篇:肝胆血虚型小儿汗证
返回首页

相关新闻

猜你喜欢

推荐排行